联系电话:13704003099     13704001399

996、视觉“黑洞”折射的觉醒与困惑

浏览:809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9-18 分类:新闻动态
这种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型中更具持久效力的催化剂,整个市场规则或将随之重塑。

【侨报短评】两则新闻成为上周中国舆论的热点:一是互联网公司员工对长期以来“996”(朝九晚九、无双休)工作节奏的抱怨,引发广泛讨论;二是知名图片商业网站“视觉中国”将版权不明的图片打上水印,纳入图库供用户有偿使用或对不知情的使用者进行“维权”,其图库甚至包括中国的国旗、国徽,还有上周刚刚出炉的“黑洞”照片。

两件看似并无关联的事件,却有两点共同之处:一是预示着某种“觉醒”,二是反映了当下的某种社会困惑。

有关“996”的讨论,可视作企业员工对劳动权益的觉醒。“996”工作制无疑违反了中国《劳动法》的基本精神,但雇佣者的强势地位以及高于大多数行业的薪酬标准,使互联网公司不成文的加班制度更像是劳资双方的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代表着某种合理性:超额劳动换取超额收入。而这些,都随收入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平衡打破而告终。

如今,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这意味着以金钱来弥补对劳动权益的侵占,边际效益将越来越少,这便是觉醒的起点。

奋斗精神虽是“中国速度”的基础,但目前实行“996”畅通无阻的年代显然是回不去了。一些企业原先“给钱”的粗放激励模式已经过时,保障员工权益,尊重人性的管理方式更加受到推崇。

因此,保证公司发展速度和保障员工权益同样成为“硬指标”。两相夹击,最终倒逼企业只能提升管理水平。

相对于“996”讨论,视觉中国事件则更像是一次讨伐。舆论几乎一边倒,显然“天下苦视觉中国久矣”。

但非常讽刺的是,从法律条文来看,这家公司的行为大致是“合法”的,否则其“维权式营销”也不会屡屡得手。

相对于中国公众对版权意识都普遍淡漠,视觉中国可谓“觉醒”较早,并熟练掌握了法律工具。而这种“超前”,却造成了如今的荒诞。

自入世以来,中国逐渐创建了一套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此后,知识产权又多次被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来重视。然而,这些法律条款如同“架空条款”,并没有与整个社会产生“化学反应”。

视觉中国这种“维权营销”钻法律空子的做法看似“超前”,实则暴露了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对知识产权既有觉醒又认识初、浅的阶段。培育公众意识,从严执法,优化依法维权流程,使之更具可操作性,都是未来中国的重要功课,而这多是“看不见”的功夫。

有分析人士预言,两则事件势必促成中国相关领域的新一轮改革。

上述“觉醒”与“困惑”共同描述出了当下中国发展的“切面”:高速发展下的中国,新的意识率先觉醒,而与之相应的环境、市场规则调整则相对滞后。这滞后正是中国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对“滞后”的调整与修正是中国向高质量发展经济体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官方宣称的新一轮改革的方向。

在外界看来,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粗放、野蛮、不规范的发展方式“高速狂奔”。由于这种模式来带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似乎没有动力去改变这种局面。亦有观点认为,中国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提升多靠外界压力,以改革开放、入世等为重要节点的国际规则对接,成为中国改革的主要动力。然而,实际上,人均GDP的逐年增长,法治、市场经济的多年运行,为内部生成改革动力提供了土壤。

观察中国社会细处,便可发现这种内部生成的改革动力越来越多。这种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型中更具持久效力的催化剂,整个市场规则或将随之重塑。而重塑规则后的中国市场将给人们更多惊喜。(完)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