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高斯林成为了又一个走向内容制作端的好莱坞影星。
高司令与制片人 Ken Kao 成立了一家名为 Arcana 的影视制作公司,将制作独特和多元的电影、电视内容。瑞恩·高斯林与 Ken Kao 在《好好真探》以及泰伦斯·马力克的《歌声不绝》中有过合作。在 Ken Kao 的履历上,他还为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当过执行制片。
Arcana 成立的同时宣布了它的第一个项目——由《龙虾》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执导、瑞恩·高斯林《爱乐之城》中的搭档艾玛·斯通主演的《宠儿》。《宠儿》聚焦的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安妮女王的后花园。艾玛·斯通在剧中饰演安妮女王的侍女。电影目前已经完成了主要的拍摄工作,预计 2018 年上映。
如今的好莱坞的电影明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银幕亮相,在内容上也谋求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的明星尝试起了演员之外的角色,比如马特·达蒙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担任制片;有的直接在拍戏的过程中指点江山,比如汤姆·克鲁斯在《新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中从剧本到后期再到影片的市场推广环节都获得了发言权(有媒体把《新木乃伊》的扑街归咎于了阿汤哥的大权独揽);有的更加彻底,索性自己成立影视制作公司,高斯林便是其中一员。
乔治·克鲁尼、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这些在红地毯上吸引无数闪光灯的明星其实都有自己的内容制作公司。布拉德·皮特的 Plan B 公司可以说是近几年最成功的由明星当老板的内容制作公司了。凭借在表演生涯中攒下的好莱坞人脉,皮特为 Plan B 谈下了好多口碑之作。这家公司已经连续四年(《为奴 12 载》、《塞尔玛》、《大空头》和《月光男孩》)输出了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了。
理想情况下,明星个人与旗下公司之间能双向积极作用于彼此。明星通过个人影响力争取到好的项目,而因为公司创建起了一套制作的系统,作为公司老板的明星也能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好莱坞的“明星制”为明星在内容上话语权的增加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好莱坞逐步意识到了明星的重要性。电影作品充满未知,但如果能请到明星加盟,往往就能确保吸引明星的粉丝。基于这个思路,好莱坞在内容制作、影片发行等环节都会考虑如何与剧中明星更契合。“明星制”随之为明星带来片酬、话语权等诸多利益方面的增加。
那些最闪耀的明星在收获名声和金钱后开始希望在内容上能做更多的文章。明星成立影视内容公司在 1990 年代形成了一股风潮。汤姆·克鲁斯的 Cruise-Wagner 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阿汤哥的公司成立之后,与派拉蒙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中规定阿汤哥在接下去两年中要主演三部双方合作的电影。《碟中谍》漂亮地打响了合作的第一枪。阿汤哥不仅是主角,也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了电影制作。演员拿片酬,制片人能获得票房分成,身兼二职的阿汤哥通过《碟中谍》进账了 7000 万美元。
不过,“明星自动带来观众”的逻辑近年来受到了冲击。一方面,特效的成熟和崛起让场面的吸引力盖过了明星的脸面,另一方面,随着好莱坞开启 IP 系列模式,许多明星在续集连篇的银屏上没了用武之地。这些都让明星在银幕上的影响力降低了——这倒是或许又给他们提供了走向制作端的理由。
题图来自:豆瓣电影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